2023年12月4日晚,2023年研究生精读文献导读工作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典文献导读第七期在3200威尼斯33号楼一层多功能厅举办,本次读书会同时提供了线上参与渠道,线上线下数十位同学共同参与了此次针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的经典著作《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的读书会。
读书会主持人虞海侠老师首先介绍了本书作者罗斯托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罗斯托主要研究经济史,是发展经济学方向的先驱,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发展阶段论。他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把社会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由于起飞阶段是经济发生质变的阶段,因此罗斯托认为它是六阶段中最关键、最值得深入研究的阶段。中国目前处于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的过程中,因此本书对于我国的发展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领读人胡巧静首先介绍了传统社会未能产生自我维持的增长的原因以及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关于传统社会不能产生自我维持的增长的原因,作者认为传统社会的关键性失败是属于观念方向的,充满活力的科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比较消极的宿命论观点风靡一时。总的来说,传统社会的环境对发明和革新没有强烈的经济刺激作用。领读人还深入介绍了政治进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中,关于政策的来源、主题和目的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另外,作者也就战争的利弊进行了科学分析,主要结论是因战争的需要而实行的各项政策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领读人周雅程与同学们分享了本书关于政治商业革命部分的讨论。作者认为政治进程为社会的商业化和工业化提供了政治基础;商业革命刺激了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使得利用新技术来解决供应问题变得更加有利可图。领读人对英国工业革命做了详细而深入的分享,内容包括手工业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煤矿业的兴起和能源转变以及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介绍。
领读人王乙涵则是对本书中最后部分,即科学、发明和革新进行了简要介绍。本书首先对科学革命的定义和本质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解决科学进步过程中发生的危机的手段。领读人分享了目前经历的四次科学革命的发生时间及主要成果。此外,对于科学革命的意义以及科学、发明和革新三者之间的联系作者也进行了重要阐述。最后,领读人对全书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在三位领读人忠于原著的准确、高效分享之后,虞海侠老师与线上、线下的参会同学针对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讨论主题包括如何评价东印度公司这个特殊的组织、伦敦和北京的雾霾治理比较、如何理解“传统社会关键性的失败是观念方向的”以及中国目前在科学、发明和创新这类问题上处在何种状态。通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对本书的内容以及它与我国现实如何联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虞海侠老师预告两周之后将会用同样的方式带大家一起研习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的著作《“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本书讲述了作者与传统经济学思想激烈交锋的有趣故事,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探索了人类深层次的弱点。希望大家能提前认真阅读这本著作,从而使下次读书会的分享和讨论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